務農重本,國之大綱。新春伊始,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。這是新世紀以來,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15個指導“三農”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。
業內專家認為,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立足新時代“三農”發展新的歷史方位,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頂層設計,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原則,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大任務,對新時代做好“三農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離不開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。中央一號文件就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、保障措施均作出全面部署,為致力于服務“三農”的金融機構指明了方向,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帶來了更多機遇。
強化投入保障
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。金融是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環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要“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,健全適合農業、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,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,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,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!
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,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認為:“首先是提高金融供給數量,通過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、加強考核評估、差異化監管,推動金融資源向‘三農’傾斜!
業內專家認為,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圍繞服務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主動適應農業農村新形勢、新需求,明確涉農和小微業務增長目標。改造升級“三農”和農村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制度、流程、產品、渠道,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、集體經濟壯大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。
“銀行業要加快完善和推進改革,深化三農事業部、省農信聯社、村鎮銀行等機制創新,提升金融有效供給的數量,多元化滿足鄉村振興的金融需求!敝袊嗣翊髮W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向《金融時報》記者表示。
在提升金融供給數量的同時,也需要提高金融供給的質量。吳琦認為,應當推動政策性銀行、商業銀行、農村信用社、村鎮銀行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的職責定位和業務范圍,協調發展、互為補充,形成多層次、廣覆蓋、競爭適度的農村金融體系。
以創新和科技服務“三農”
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!笔屈h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。對此,農業銀行三農政策與業務創新部副總經理王縣力認為,金融機構應著力發揮產業發展“助推器”、城鄉融合“粘合劑”和鄉村治理“陽光房”的作用。
“圍繞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生活富裕和鄉村治理等重點領域,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開展政策、制度和服務模式創新,貢獻金融力量;把城市成熟的金融產品,通過標準化、簡式化和屬地化改造后,推廣應用到農業農村領域,讓廣大農民用得上、用得好、用得放心!蓖蹩h力表示。
為農業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,銀行業將迎來更好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機遇。業內專家指出,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順應農業農村經濟的深刻變化,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,在支持現代農業、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、促進農業結構加快調整、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等領域,發揮連接供求的橋梁作用。
“創新基于農村各類產權的金融產品和抵押擔保服務,比如農村‘兩權’、集體產權、林權等,盤活農村存量的資源、資金、資產;立足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特征,以龍頭企業為核心,深耕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;優化業務審批流程,縮短融資鏈條,提高信貸投放效率! 吳琦認為。
科技是促進銀行業服務“三農”的重要推手。王縣力表示,要把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引入“三農”領域,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,拓寬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,解決“三農”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和成本高、風險大、收益低等問題。
切實推進“三農”普惠金融
加快發展農村普惠金融,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關鍵一環。
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,需要匯聚廣泛的金融資源和社會力量,這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。隨著鄉村的各種價值和功能重新認識、重新定位和發掘,農村經濟產業鏈和價值鏈也在不斷延伸,農村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,都將為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目標,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,特別是要讓農民、小微企業、低收入人群、貧困人口、老年人及時獲得價格合理、便捷、安全的金融服務。
“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以激勵為導向的普惠金融政策體系,鼓勵和引導經營機構和分支行向農村地區延伸服務、拓展功能;推進‘融資+融智’扶貧模式,變‘輸血’為‘造血’。定向精準支持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,從金融角度提出建議,協助地方政府優化產業發展規劃,積極助力扶貧對象創業就業!眳晴ㄗh。
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,銀行業還應切實做好農村金融的風險防控工作。加強相關政策和農業行業研究,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,建立匹配農村農業項目的風險控制模型,以及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,及時防范和化解風險。(轉載自:金融時報)